红七月,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迎来红色研学热潮

千人研学团队参观
今年暑假以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迎来红色研学热潮。馆内播放的1956年经典版电影《铁道游击队》以及电子屏展示的《铁道游击队》连环画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纪念馆内还展示了收藏的不同语种、不同年份的各种版本《铁道游击队》小说以及由原国家总政歌舞团团长彭丽媛教授监制的《铁道游击队》舞剧。
作家刘知侠以鲁南铁道大队为原型历时十年创作了抗战题材的纪实类小说《铁道游击队》,1954年,作品一经出版便享誉海内外,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以铁道游击队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小说一经问世,铁道游击队的事迹名扬海内外,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传奇,并为二次衍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基础范本。

学生们参观纪念馆
历史滋养了文化,文化丰富了历史。如今,铁道游击队的历史已不仅仅是一段传奇的过往,更是在岁月中衍生出独特的铁道游击队艺术。文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人们正视历史,反哺生活,也促进了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的发展。
铁道游击队的影响力,带动了鲁南地区的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发展。“铁道游击队是枣庄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枣庄市山亭区的抱犊崮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首个驻地,在这里张光中派遣洪振海和王志胜到枣庄做情报工作,是铁道游击队的根据地。市中区是枣庄铁道队诞生的地方,也是以炭场为掩护建立起枣庄铁道队的地方。薛城区是千余名日军向不足百人的铁道游击队投降的沙沟受降之地,是鲁南铁道大队活动密集、遍地基点村的地方,这里遍布铁道游击队战斗过的痕迹。滕州是埋葬着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的故乡……历史的记忆刻入了城市的记忆,深埋在鲁南人民的回忆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

枣庄市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
2017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复在薛城区临山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的基础上建设枣庄市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2019年7月1日,枣庄市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的核心建筑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每年大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生们,社会团体等几十万人来到这里接受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夯实初心、缅怀先烈。瞻仰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在纪念馆中沉浸式学习以鲁南铁道大队英烈为代表的山东鲁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生命热血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民族尊严的传奇历史。学习先烈们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舍身救国、前仆后继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更好的接续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暨铁道游击队“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文/宣教科 图/晟达文旅)